为了方便广大高清爱好者的交流,QQ群:69655899,欢迎大家参与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浏览商品

影片库

搜索影片

    街头日记/自由作家--一个好老师可以拯救灵魂,改变灵魂(2006)

    7.5

    Freedom Writer

    编号:26-27 类型:高清HD

    视频编码:蓝光原版 影片大小:36.01 GB 片源分类:悬疑/推理,经典/获奖

    地区:美国 是否蓝光:是蓝光 音频格式: 发行年份:2006 更新时间:2015/1/3 12:13:25

    发行年份:2006 影片备注:




◎中文 名 街头日记/自由作家
◎片  名 Freedom Writer
◎年  代 2006
◎国  家 德国/美国
◎ 类  别 剧情
◎语  言 英语
◎IMDB评分 7.5/10 17,609 votes
◎IMDB 链接 http://imdb.com/title/tt0463998/
◎片  长 123 mins
◎导  演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Richard LaGravenese
◎主  演 Robert Wisdom ..... Dr. Carl Cohn
      伊梅尔达·斯汤顿 Imelda Staunton ..... Margaret Campbell
      希拉里·斯万克 Hilary Swank ..... Erin Gruwell
      帕特里克·登普西 Patrick Dempsey ..... Scott Casey
      Ricardo Molina ..... Eva's Father
      斯科特·格林 Scott Glenn ..... Steve Gruwell
      John Benjamin Hickey ..... Brian Gelford
      Angela Alvarado ..... Eva’s Mother
      Hunter Parrish ..... Ben
      帕特·卡洛尔 Pat Carroll ..... Miep Gies

◎ 剧情简介

  1994 年的秋天,二十四岁的老师艾恩·格鲁维尔站在了她的第一群学生面前, 这群孩子们都来自最贫穷的底层社会,并且生活在严重的种族歧视之下。他们从来不曾听过老师的话,甚至开始打赌艾恩会在什么时候被气走。艾恩想尽各种方法希望跟他们好好相处,结果总是失败。

  直到一天,一幅关于非洲和美国的种族讽刺画在教室里流通的时候被艾恩拦截了, 里面的内容让她想到了当年二战中纳粹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此时的艾恩开始意识到,这群学生的叛逆和愤怒可能来自他们生活的那个充满暴力的世界。在她的讯问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了他们的手, 揭开他们的衬衣展示出身上的累累伤痕。

  触目惊心的艾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她希望能够传达乐观和勇气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于是她找来了很多关于战争时期的孩子们如何在暴力环境下勇敢生活的书籍,包括一名叫做扎拉塔·弗里伯维克的萨拉热窝少年的日记,然后在班级上开始传阅。接下来她鼓励孩子们开始写匿名日记,用笔尖倾诉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包括对艾恩教学方法的看法,并且通过传阅相互分享,在治疗自己的同时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在艾恩的努力下,孩子们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影……

◎影片阵容

  两届奥斯卡影后得主的希拉里·斯万克将倾情出演扮演“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女老师艾恩·格鲁维尔,并且亲自担纲本片的制片人。鉴于自己两尊小金人都是以男人婆的形象胜出,希拉里·斯万克深感转型之事迫在眉睫。今年她先在《收割》中以“不怕鬼坚韧女”的形象过渡了一下,然后又以“荡妇造型”出现在了《黑色大丽花》中,然后就是本片,在2007年她选择以“机智奉献女老师”的形象继续吹响自己转型的号角。光是看她在海报上的纯良造型就可略窥到此次角色的风格。老实说,斯万克长了一副硬朗的男性化面容,要想转型成功,恐怕外形上的说服力较小,只能靠自己出神入化的演技了。

  由于大部分青少年的角色都由黑人演员担纲,著名的黑人歌手马里奥(Mario)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自从04年出了第二张专辑就再没消息的他,将在本片中本色出演一名街头少年。当然,这位过气歌手还没有幸运到可以同时为本片担纲配乐,因为此番的配乐请来了曾获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配乐提名的手马克·艾沙汗。这名曾经给《大河恋》、《妮尔》以及《黑色大丽花》配乐的著名爵士乐,这次将和说唱组合“黑眼豆豆”合作为本片谱曲,相信他们的作品一定非常值得期待。

  导演理查德·拉格拉文尼斯的导演才能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曾经是《廊桥遗梦》的编剧,至少改编的功力不低,这对本片绝对有益无害。本片的阵容里还加上了 “重量级#女#优#”艾美达·斯丹顿,作为《哈里波特与凤凰令》中的黑魔法防御老师,相信她一定能为本片压住阵脚。

◎幕后揭秘

  这是一个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经过艾恩·格鲁维尔治疗的孩子们由一群沮丧的青少年成长为具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后来,他们自己筹集基金,邀请那些在二战时期勇敢保护自己家庭的荷兰妇女们到加利福尼亚参观并与她们交流,同时,他们还写信邀请了那本萨拉热窝少年日记的作者扎拉塔·弗里伯维克到加利福尼亚做客,与他们共度了5天时间,聊天并交换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这些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艾恩带给他们的信仰。

  1997年,孩子们组织了一场“灵魂的回声”的筹款音乐会,用筹得的款项参观了华盛顿,并把自己的日记带给了教育部长。后来,他们还通过资助到了纽约,德国,波兰,阿姆斯特丹和萨拉热窝旅行,去亲自目睹和体验了那些书上提到过的生活。

  2002年,艾恩·格鲁维尔和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自由作家”们一起建立了“艾恩·格鲁维尔教育项目”(EGEP),专门帮助全国范围内那些与他们的经历过相同歧视和暴力的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

  毫无疑问,如果忽略掉年龄方面接近10岁的差异(33:23),曾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万克绝对是扮演爱林·格鲁威尔这个角色最完美的人选。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真实的故事总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第一次拿到影后的《男孩别哭》(Boys Don't Cry)就是这样一部影片。有真实事件做依据的剧本总是蕴含着无可匹敌的人文关怀,我甚至感觉得到自己的内心和灵魂都在呐喊,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知道,也是一种荣耀。我要说的是,当我知道我得到了爱林·格鲁威尔这个角色时,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了表达自己的尊敬,斯万克甚至给真正的爱林·格鲁威尔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这个故事对社会的重要性传达给她。

  然而在爱林·格鲁威尔看来,自己只是做了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的事情而已:“教师这个行业已经因为整个国家最受人尊敬的一份职业,不仅在美国,全世界都是如此,有的时候,孩子们未来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但他们通常碰到的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监护人或学校。学校是那种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地方,应该经得起种族、经济和文化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更不应该被暴力所侵蚀。表面上看,威尔逊高中是完美的,因为它接收的学生来自各个阶层,没有贫富之分,没有种族之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内部的毒瘤就不存在。”

  最初,对于爱林·格鲁威尔这种“爱管闲事”的老师,学生们是非常反弹的,然而她最终找到了和学生交流的突破口,她发给每位学生一本《安妮·弗兰克日记》(The Diary of Anne Frank),主人公安妮在战火纷飞的地带成长时所面对的挑战与困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于是,爱林趁热打铁,让学生们也学安妮·弗兰克记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可以是一天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某些情感的变化,当然还有时时刻刻所要面对的困境……导演理查德·拉格拉文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的目的就是想让整个故事看起来发人深省:“孩子们学会了用笔来代替枪与暴力,记下生活中的一切则有助于他们反思自己的过去。爱林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与世界。当写作变成最有力的反击武器时,也代表着孩子们在向过去告别。”

  仅凭一个人,真能够改变其他人的命运吗?答案是肯定的,爱林·格鲁威尔就是这种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是你我都有可能成为的英雄……她也害怕过、退缩过,但却不能改变她要保护自己学生的信仰,她要给这些没有未来的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憧憬。

  【龙蛇混杂的203教室】

  自从黑人罗德尼·金(Rodney King)在长滩被四名警察殴打之后,美国谴责种族歧视的呼声日益高涨,达到前所未有的顶端,所以威尔逊高中就成了用来检验种族之间的合理性和理想性的完美之处。威尔逊高中坐落在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社区中,虽然貌似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没有任何的歧视和种族成分参杂在其中,但这里却也有一个独特的“黑房间”--203教室,被送到这里上课的学生,通常是被老师甚至学校“放弃”的。他们被称为“独特的人”,是被主观定性为“没有希望”的一类人,他们没有特权,更不会受到很好的教育,通常在这个教室上课的人,都是一些起罪犯或瘾君子,要么就是亲人或父母在坐牢,至于这类人走出校门,生活也只留给他们一条道路,那就是加入黑帮,在刀口上讨生活……这些都是爱林·格鲁威尔到来之前的事情,这位热心、善良的老师最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与未来,而她之所以选择了这所学校,也是期望着这种情况能够得以改善。

  受学生排斥的爱林·格鲁威尔一直在寻求机会,因为她发现在这个班级里,孩子们之间不但存在着种族方面的问题,社会恶习也非常严重,空气中弥漫着偏狭与绝望的味道。自我的种族隔离制占据了孩子们的社交方式,甚至被当成了生存的手段,从第一天走进教室起,他们就迅速通过课桌隔出了属于自己的区域,与其他人彻底划清界限。导演理查德·拉格拉文尼斯表示正是这些“幼稚”的做法,造成了同班同学之间时不时的冲突:“影片就是这样描述的,同学们拉帮结伙,甚至也不允许爱林·格鲁威尔走进他们的世界。这种擅自挪桌子的行为是一种挑衅别人的手段,同时也是为了团结自己人。孩子们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带着种族的有色眼镜,他们可能通过人种、社团的从属关系、生活的街区甚至是乘坐的公车来划分自己的小圈子,当你看到这些稚嫩的脸上写满仇恨的时候,会感到不由自主地畏缩,然而他们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则更让人心疼。” 理查德·拉格拉文尼斯不但是影片的导演,还担任了编剧工作,所以他对这个故事的认知,就代表着整部影片的大方向。

  被迫要处理这种文化差异遗留下的事实和挑战,爱林·格鲁威尔只能通过某种非传统的方式来感化这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她当场撕掉了一幅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的漫画,那是她第一次失去控制,在学生们面前彻底爆发,因为她发现漫画的画风与种族大屠杀时一幅讽刺犹太人的漫画非常相似,这纯粹是一种灌输仇恨的行为。然而,爱林·格鲁威尔也发现,其实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种族灭绝”,画这样的画,只是为了好玩。

  确实,这些学生还不具备这种道德上的判断能力,他们生活中的乐趣只在于用各种方法激怒和捉弄别人,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于是爱林·格鲁威尔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里都有谁经历过枪击事件?”让她无比震惊的是,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然后,他们纷纷露出身上的枪伤--这一切都让爱林·格鲁威尔泪流满面,但同时她也发现,孩子们在互相观察过后,开始和以前仇视的人兴冲冲地分享起枪伤背后的故事来……这件事,就是爱林·格鲁威尔与学生们之间关系的转折点,至于后来的《安妮·弗兰克日记》,则成了拯救这些孩子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就是后来的“街头日记”的创造者。

拍摄花絮
·早期发行的电影胶片,片名是《马吉》(Maggie)。
·孩子们参观完大屠杀纪念馆之后,在酒店吃晚餐的时候,所有扮演大屠杀幸存者的角色确确实实是在大屠杀之后幸存下来的人们。
·2005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角逐中,希拉里·斯万克击败了这部电影中她的联合主演伊梅尔达·斯汤顿。
·该片是希拉里·斯万克与帕特里克·登普西第二次在同一部电影中合作,上一部是《女权天使》Iron-Jawed Angels(2004)。
·影片中拍摄的是洛杉矶容忍博物馆(Museum of Tolerance)。格鲁威尔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个博物馆的全景外视图,还有一些在博物馆内的镜头,模拟了在死亡集中营的毒气室里进进出出的情形。
·《街头日记》的部分场景是在洛杉矶的汉密尔顿中学拍摄的。
 

穿帮镜头
·连贯性:格鲁威尔第一次对学生们说自己不再给他们上三年级课的时候,她正在黑板上写字。一开始上面写的字是“write a first person na”,然后接着就是从“……narrative”到“……na”然后又变回到了“……first person”。

·时代错误:电影设置的时代背景是在1990年代上半期,那个时候星巴克咖啡还没有推出“我的看法”( Way I See It)这种杯子,应该是最近7年才开始出现的,杯子上面引用了很多著名作家和其他人说过的话,而格鲁威尔走进教室的时候,可以看到她拿着这个杯子,还在好几个镜头中喝了几口咖啡。

·时代错误:格鲁威尔在电影中谈到了“Snoop Dogg”(史努比狗狗),但是事实上在影片发生的那个时代,他那个时候的名字还应该是“Snoopy Doggy Dogg”。本名Calvin Broadus,197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的长滩, 因为小时候他长得像史努比,所以父亲就给他取了Snoop Doggy Dog这个名字。

·时代错误:有一个场景,老师拿着Rite-Aid的袋子,在当时,那家零售商店的名字还是Thrifty PayLess。Rite Aid公司是在l996年l0月收购了Thrifty PayLess的。

·影片是根据一本由爱林·格鲁威尔撰写的全美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街头日记》(The Freedom Writers Diary),以及威尔逊高中学生们的经历而来的。
 

更多介绍......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4-2022 版权所有 ohtpc.com     京ICP备18033774号-2